球鞋之家
20世纪90年代,莆田鞋业发展迅速。到1993年莆田成立10周年时,已有100多家皮鞋企业,年产皮鞋1亿多双,出口鞋1000余种,销往30个国家和地区。莆田鞋业的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在这一时期越来越成熟,从生产布鞋、皮鞋,到生产高、中、低档、品种繁多的运动鞋,深受客户欢迎,其中三鹿、莱宝、耐克、阿迪达斯等名优运动鞋是最著名和最畅销的。
但莆田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很快就被打破了。如今,仅为县级城市17年的晋江,2008年总产值395亿元,远远超过莆田,拥有8个民族品牌,占全国同类产品名牌和驰名商标总数的80%。当晋江品牌打电话给全国,莆田近200家鞋企,只有两个民族品牌。与20多年前相比,莆田制鞋业的规模日益扩大,但产业结构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,"原料加工"模式已经延伸到今天。不同之处在于,莆田鞋公司过去为外国品牌签订合同,但现在很多都是邻近的晋江品牌的合同工。
长期以来,莆田鞋业和纺织服装业的产业链不完善,给行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制约。从外地采购原材料,不仅人力、货运支出巨大,而且往往影响订单的及时、全面完成。以女鞋、时装鞋、休闲鞋为例,广东东莞的双鞋企业从东莞购进1元;如果你能在当地订购,只需0.2元。
进入新世纪以来,莆田一直呼吁振兴"鞋城",政府部门也大力支持鞋业企业的发展。新军发展迅速,国内外市场影响力不断增强。2008年,莆田城荣获"中国鞋业出口基地"称号。同时,莆田市还支持了20多家鞋业重点企业,统一贴上了"中国鞋出口基地"销售公司的标志,与"中国鞋出口基地"、"精品品牌"等招牌进行了国内销售统一经营,力争在3年内覆盖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点。
莆田鞋企业的数量在不断增加,但直到2006年,没有大型的专业鞋业市场来支持鞋业的发展,许多企业只能去温州、晋江等地购买。而"莆田"的人则放弃了原本可以从原材料中赚到的钱给别人。